11月2-3日,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年会(现场加视频会)在北京召开,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(BEPCII)、中国散裂中子源(CSNS)因其在完成运行任务、取得科学成果、运行管理工作、经费执行等方面表现优异,在此次会议的运行评比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,其中BEPCII在2018-2021年连续四年连续获得运行一等奖。
评议年度内,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稳定运行,圆满完成了高能物理实验取数计划和同步辐射开放运行任务。BEPCII已经实现稳定对撞流强高于910mA,表明我们已经完全掌握高流强加速器技术,突破了在暗电流、探测器噪声、流强、阻抗、多束团不稳性抑制等环节的所有技术障碍。 同时,BEPCII对撞能量达到2.472GeV,完成了具有重要物理意义的粲重子的首次测量。第三代北京谱仪(BESIII)利用100亿数据开展超子的实验研究,成为这一领域世界上的新热点,BESIII已经成为在强子结构和对称性研究领域领跑世界的重要实验装置,备受世界关注。北京同步辐射装置(BSRF)专用模式开放运行,用户共享率达到97.67%。黄维院士和南京工业大学陈永华教授团队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揭示钙钛矿材料前驱体溶液的结构特性,解决了传统钙钛矿光伏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,实现了光伏领域从0到1的重大突破。 评议年度内,中国散裂中子源圆满完成年度开放运行任务,运行总机时6966小时,其中有效打靶供束时间4898小时,运行效率和运行时间在国际同类装置中性能水平最高。评议年度内首次实现100kW满功率运行。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20kW,超过设计指标的20%。2018年以来,中国散裂中子源完成六轮开放运行,注册用户超过2600人(包括港澳56人,国外47人),共完成584项课题。中国散裂中子源围绕“四个面向”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,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发动机叶片、高铁轮匝等部件残余应力的检测研究,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了超离子导体、高温超导、拓扑绝缘体、反铁磁自旋电子学等的研究,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了高性能材料的研发、动力电池研发和检测、芯片单粒子效应测试、5G器件的研发和检测以及增材制造的应力检测等,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了生物制药/中药,BNCT药物、多肽等生物分子研究。中国散裂中子源同时支持关键领域企业,攻坚“卡脖子”的问题,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贡献。 本次评比工作得到了高能所科研部门、大装置管理中心、科研计划处及财务资产处的通力协作和配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