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8日,2020年度北京试验束用户交流总结会召开,中科院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副主任温良剑,实验物理中心朱宏博、梁志均、钱森、董明义、张华侨、刘勇、李家才、黄永盛,中国科学院大学刘倩教授团队,中科大张云龙教授团队参加会议。会议通过网络会议方式进行。 会上,试验束负责人黄永盛介绍了束线改造及本轮束线运行的情况。他提到:暑期检修期间,试验束单粒子标定束线(E3)线改造完成,包括偏转磁铁B23等5台电源及控制系统更新、大厅通风系统改造、新增探测器滑轨、控制室和大厅线路整理、大厅及控制室地面改造等;10月10日,工作人员开始调束,调束时间近400小时,10月28日开始供束,到11月14日停止供束,总供束时间408小时。本轮主要供E3线运行、CEPC成像型量能器(Sci-W ECAL)性能测试研究、国科大刘倩气体探测器测试、高时间分辨的探测器ATLAS LGAD时间探测器以及钱森组时间飞行探测器(TOF)探测器性能测试等课题的研究。另外,电子照相实验、朱宏博组的硅像素探测器、CEPC束流能量标定的金刚石探测器、CMS探测器也完成了测试准备。 此外,CEPC E-CAL组牛亚洲、ATLAS组梁志均、国科大刘倩、钱森组颜敏分别就各自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汇报。他们表示,经过这一轮束流测试,CEPC E-CAL量能器获得了粒子径迹,LGAD探测器在40cm探测器间隔的情况下可很好地分辨质子和π粒子。探测器专家对T0时刻、探测器准直、多组探测器联合触发、高精度自动控制位移台、AM3-B1磁铁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。 参会人员对试验束的进一步改造进行了讨论,黄永盛提出将在下一年度的改造中就AM3-B1磁铁的位置准直问题、E3靶前增加荧光靶监测束斑、BPM位置校准等问题与加速器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,并表示,今后工作重点是要找出E3单粒子束流事例率低的症结并予以解决。 E3探测器标定现场:LGAD、TOF、Track和RiCH、CEPC-ECAL样机 |